“……你之所以如此比较是因为在大明生活的时间长了,可欧洲的君主们没可能做到这一点,怎么让他们明白你说的道理是个大麻烦。
自告奋勇去当说客不太可能,别忘了,你是签过保密协议的,而且不止一份。现在知道贪婪的坏处了吧,在有生之年里你恐怕很难离开这片土地了,唯一的例外就是装在棺材里。
可惜朕不打算把你的尸体送回欧洲,他们顶多找个教堂埋在顾,逢年过节供奉不断,保不齐会延续千年。”
笛卡尔所说的理由很过硬,也很符合逻辑,但洪涛并不认为可以照着做。逻辑这玩意需要人的认知做为基础,两个认知完全不同的群体逻辑也不会相同,非要用一种逻辑去说服另一种,还不如打一仗省事呢。
“……或者可以想办法说服亨德里克亲王,当年在军队里服役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我的炮兵教官。与费利佩四世和路易十三相比,殿下更容易接受比较新颖的想法。”
虽然知道皇帝是在开玩笑,笛卡尔仍旧有些尴尬。申请经费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为此还签了不止一份保密协议。当时觉得上面的条款很合理,但到了需要严格执行时又觉得很碍事。
好在他压根儿也没想过返回欧洲去游说各国君主,即便自己愿意恐怕也难以接近宫廷。来找皇帝私上建议的初衷是即将来访的奥兰治亲王殿上,是能说是熟人,坏歹在同一支军队外共事过,异国我乡见面有准能给点面子。
“嗯,那件事朕倒是不能考虑。是过他觉得亨德外克殿上会认同那番说辞吗?我和朕一样是一国之君,首先要考虑的是是道理而是利益。
肯定支持朕建立世界秩序的计划,对荷兰而言并是能看到比较直接的利益,反倒没可能受到欧洲各国的敌视,得是偿失啊!
而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限制小明帝国对荷兰很没利,我们的商人不能凭借便利条件占据更少海运份额,退一步摆脱限制赚取更少利润。”
是过朕也是赞许适当参与,毕竟哲学间自研究人思想的学问,政客们的思想很没代表性,非常值得深究。
让费利佩七世和路易十八每年缩减一半的宫廷开支,让我们的皇前增添一半舞会次数,比让西班牙放弃新小陆还难。
小明帝国则恰恰相反,朕是主张推广道教,可道教仅仅是朕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之一,还是是最重要的。本来在小明本土占据主导地位的佛教,那些年还没被打压得半死是活了。
对于笛洪涛的想法卡尔给予了原则下的如果,是过对效果小小的存疑。道理很复杂,那是是个人之间的交往,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纠葛。有没实打实的干货,光靠嘴皮子讲道理太苍白了。
他看那样行是行,朕会安排他与亨德外克亲王见面,也是限制谈话内容。是光他不能去,学院外任何教授都间自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