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4章 棒子,天生的牛马(第一更,求订阅(1 / 2)

第1914章 棒子,天生的牛马(第一更,求订阅)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在华盛顿表示年内将在撤军15000人的基础上,再撤军15000人时,韩国上下皆是如丧考妣。

从青瓦台到民间,对美国的不满,已经是公开化了,甚至爆发了多次反美行动,甚至就连朴正雄也公开指责美国的背叛。

在韩国再一次受伤的同时,汉城机场,越来越多的富人乘飞机离开了汉城。

他们大都对韩国的未来已经不再抱任何信心了。

因为美国明摆着要完全抛弃韩国了。

韩国的未来在那里,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中,李秉喆也来到了机场,不过,他之所以前往机场,并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未来!

“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制造这样的飞机啊”

在c727起飞之后,李秉喆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sea的成功,对于韩国人的刺激是最为强烈的。

毕竟,在二战后他们几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开始的时候,韩国相比于sea有着一些优势,比如说人口上的优势。

但是仅仅只是几年的时间,sea不仅就把韩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而且还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sea成了很多韩国人梦想着前往的地方,韩国的女人们会为了前往那里抛弃自己的父母,恋人。对于韩国的大学生来说,们宁愿到那里做外籍劳工,也不愿意在韩国工作。

即便是现在韩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很多韩国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梦想仍然是去sea。

成为sea人!

为此,甚至抛弃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赤道奇迹……”

念叨着这个词汇,李秉喆的神情是复杂的。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李秉喆不止一次去过sea,尽管每一次都会有一定的收获,而且也更坚定了他发展事业的决心。

但是,每一次面对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时,他感受到的是一次超过一次的压力。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压力

因为李秉喆非常清楚,在sea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他们所推行的“雁行战略”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与其友好的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相应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中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飞跃的进步。

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更愿意用“赤道奇迹”,来形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这并不仅仅只是sea一个国家的发展。

还有兰老,泗水,大马,暹罗,星洲……等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样的区域群体发展之中,韩国的地位就显得有些非常微妙,一方面,他并不是唐人国家,这自然无法从感情上吸引更多的投资,另一方面韩国距离这里相对比较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徘徊在sea经济圈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成为投资的首选。

如果其他国家首先拿下了sea的产业转移,那么留给韩国的还有什么呢

哪怕是作为商人,李秉喆并不需要考虑韩国的命运和未来,但是他需要考虑的是商业上的未来。

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在风口上。

如此才能够获得成功。对于韩国来说什么是风口呢

“就是sea的产业转移!”

李秉喆目光从机窗外的云海收回,对身旁的长子李健熙说道。

“我们必须要抓住他们进行产业转移的机会,引进他们的技术工厂,然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父亲,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sea!”

作为李家的长子,李健熙曾经以为自己有朝一日是能够继承三星集团的,但是如何他都没有想到三星——他父亲一手创办的三星就这样被一个外人给夺走了。

“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们那些人狼子野心,一丁点都不可靠,他们甚至夺走了我们的三星。”

哪怕是直到现在,李健熙仍然是耿耿于怀的,甚至恨乌及屋,对郑归鲁的恨意他连同对sea也产生了不满。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李健熙应该更亲近这里才对,毕竟,他的大学是在南洋大学读的,六年前他从南洋大学商学院毕业。

他甚至还取得了南洋大学商学院的硕士学位。

从理论上来说,他应该更亲sea,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可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哎呀,不过都是商业行为而已。便是没有郑归鲁,也会有赵归鲁,金归鲁,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相比于仍然耿耿于怀的儿子,李秉喆无疑更能适应一切,也能够更坦诚的接受这一切。

“都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了,何必再去耿耿于怀。记住,这样的耿耿于怀除了让你收获更多的敌人,其他的不会有任何帮助。记住——在商场上没有朋友,同样也没有敌人,明白吗”

商场如战场。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和战场不同的是商场上没有敌人,只有竞争伙伴,今天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合作伙伴。

反之亦然。

听着父亲的教训,李健熙连忙点头说道。

“我明白了,父亲。”

其实,李秉喆之所以会对儿子说出这番话,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让儿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力量就是力量,其他的都是空谈的。

什么是俊杰

识时务的人才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