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朱载坖和朱翊釴正在听取冯保和陆绎的汇报,李三才得下狱显然引起了官员们的震动,最近上疏申救李三才的奏疏不少,朱载坖当然知道这位李天王交游广阔,人缘很好,便令厂卫密查,到底是哪些人在背后串连,在厂卫的查缉之下,户部主事赵南星、兵部员外郎王象乾,还有举人顾宪成、魏允贞等人就浮出水面了。
朱载坖拿到厂卫的密报之后笑着说道:“结党倒是挺快的嘛,赵南星、王象乾有没有申救李三才得奏疏啊?”
冯保赶紧将两人的奏疏找出来,朱载坖问道:“太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为好啊?”
朱翊釴认为应当公开申斥他们这种行为,使得臣子们警醒,不能结党以胁迫主上,朱载坖笑了笑说道:“这些话,朕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他们是一点也听不进去的。”
朱载坖说道:“既然听不进去,朕就有朕的办法。”
朱载坖当即命令陆绎,将赵南星、魏允贞、王象乾、顾宪成、邹元标等人在北镇抚司开个雅间,下诏狱,朱载坖现在也赖得和他们废话,先逮了再说。
朱载坖现在案头上的奏疏十有八九都和国史有关,连在北直隶的申时行等人也向朱载坖上疏讨论此事,申时行还是一如既往的准备施展混学大法,他知道现在君臣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建文年号的问题,朱载坖认为成祖既然已经废除建文年号,那就决不可复。
但是臣子们认为建文年号毕竟使用了四年,而且连那些亡国之君的年号大明都没有革除,何必要革除建文年号呢?
申时行在奏疏中则是提出了另外的看法,申时行认为:“窃惟建文年号因成祖靖难之日诏‘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建文年号相传以为革除,及考靖难事迹亦称少主,称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则是未尝革除也,但不称建文耳。”
申时行认为,成祖将建文四年恢复为洪武三十五年,这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诏书说革除建文年号,不能因为成祖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就认为成祖是将建文年号革除了的,这是对成祖圣谕的强行曲解,成祖始终没有明确说过要革除建文年号。所以申时行认为,革除建文年号,不可取。
申时行在奏疏中称:“夫胜国之君,人必为纪,以其临御一时,犹难泯没,所谓‘国可灭,史不可灭’也。况在本朝,乃使之孙蒙祖号,弟袭兄年,名实相违,传信何据?”如果强行将建文的四年改称洪武,天下悠悠之口,是堵不住的。
但是,成祖奉天靖难,子继父业,千载之定论也,而且在成祖朝所编撰的一系列史料中,将朱允炆称为少主,以元年等纪年,这才是成祖的本意,成祖并非想扭曲历史,是后世的臣子曲解了成祖之意。
所以申时行认为,洪武纪年用到三十一年即可,建文之事附录于太祖朝之后,不恢复建文年号,但是以少主元年、二年、三年、四年纪年,编撰成书。
申时行最后说道:“使详载当时所用之人,所行之事,别为少帝之纪,附录于太祖之后。是是非非,明白无隐,则靖难之兵有名,圣成祖之心益白。”